(相关资料图)
判断国民经济运行状况,GDP是最常用的指标。对于我国这个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尚未脱钩的大国,用电量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从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来看,2022年三大产业用电量均呈增长态势,折射出我国经济稳定恢复、活跃度提升的良好态势。其中,第一产业、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亮眼,则印证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工业是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从整体看,2022年第二产业用电量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表现平平。但从内部用电结构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其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行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70%,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行业用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四大高载能行业全年用电量同比仅增长0.3%。新增用电动能从高耗能企业逐步转向高端制造业,反映出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劲的内生发展动力。
城乡居民是用电增速最快的主要部门。2022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3.8%,高达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表面上主要是因为2022年夏季和冬季气温因素的拉动。但“十三五”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年均增速达到了9.1%,高于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3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量的较快增长,是我国城镇化、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显著进步的结果,也顺应了多数发达国家的用电趋势。
农业部门已成为用电增长的后起之秀。由于用电量占比极低,以往第一产业的用电情况关注度不高。2020年以来,第一产业用电量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下,农业农村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并叠加近年来农村电网持续改造升级,推动农业农村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同时也反映出我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运行态势。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深加工比例加大、植物工厂规模化发展,农业有望从“看天吃饭”转变为“看电吃饭”。
电力是经济的“血液”。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正常,2023年电力供需是否会出现紧张局面?电力需求方面,2023年在政策利好影响下,房地产市场逐步修复将推动钢铁、水泥、玻璃等用电大户用电量回升。同时,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为服务消费、线下消费恢复创造良好条件,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旅游等接触类行业的电力消费也将带动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明显恢复。随着经济趋稳向好,新的一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迎来较大增长。
电力供应方面,降水、风光资源、燃料供应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同时,煤电企业持续亏损导致技改检修投入不足带来设备风险隐患上升,均增加了电力生产供应的不确定性。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考虑到特殊天气条件下用电需求急剧变化,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是大概率事件。
保障电力供需平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发电、输电、用电等多个环节,需要多措并举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在发电端,从供应、价格两方面夯实电力燃料保障能力,继续加大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力度,提高煤炭长协兑现率、确保煤价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发电机组及相关电力设备检修,减少用电高峰期非计划停运,推动各类电源应并尽并、应发尽发。
在输电端,加快推进跨省跨区特高压输电工程规划建设,提升重要通道输送能力,发挥跨省跨区电网错峰支援、余缺互济作用,持续提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规模和新能源消纳能力。通过省间现货市场、应急调度等手段,对电力供需形势紧张的地区进行紧急支援,减少电力缺口。强化电网骨干网架,全力提升重大自然灾害等极端条件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在用电端,充分挖掘电力需求响应潜力,持续强化负荷管理。提前制订需求响应及有序用电实施方案并提前演练。大力宣传节能节电知识,引导社会持续提高节能节电意识,同时不断完善价格补偿机制,以市场化方式降低高峰用电负荷需求。(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